突然发现钥匙丢掉了,有家不能进,只得请人开锁,几分钟就能搞掂。相信这种事情很多市民都有过,但细想一下,如果开锁市场管理混乱,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的话,市民的锁还有保险吗?记者近日经过多次明察暗访各开琐店铺,发现其中鱼龙混杂隐患重重。
开锁市场,怎一个乱字了得
在小市永安街,有不少经营开锁业务的小店,招牌上写着“专业配匙,上门开锁”。记者随便问了其中一间铺主可不可以上门开锁?对方问记者是什么锁,什么钥匙,有没有反锁等等后说:“没问题,50元包开。”随后,他立即叫人随记者上门去开锁,并没要求记者提供任何**明。记者问:“我的**、工作证都不在身边,这门可以开吗?”店主不以为然地一笑:“不需要什么证明,一看就知道你不是坏人。”
随后,记者在附近另外找了一家开锁店进行暗访,一进该店就可以看见有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**和各类营业**,店铺还算正规。记者与店主的“交易过程”,只有如下简单的几句对话:“开锁多少钱?”记者问。“在哪儿?”“某花园那边。”“什么锁?”“就是普通的门锁。”“那种锁得50元。”
价格谈妥后,锁匠带上工具袋,二话没说,随记者直奔某花园,既没问记者身份,也没要求查看任何**。一路上,锁匠与记者聊了起来。他告诉记者,他在清远开锁已经有很多年了,“没有我开不了的锁。”他对自己的开锁技术十分得意。
来到该小区后,记者随便走上一座楼顺手指了一间疑是没人的单位,锁匠在开锁前还是很有职业道德地问记者:“这是不是你的房子啊?”“肯定是,你不信我叫邻居出来证明一下。”还没等记者回答完,锁匠此时已是把工具拿在手上准备开锁了,刚才的问话就如例行公事一般。**,记者见在锁匠动手前连忙找借口阻止,并在朋友帮助下把锁匠打发走。
通过连日的采访,记者发现在市区人口密集的居民小区附近,“开锁”的招牌、摊点、门店随处可见。甚至连一些五金店、杂货店、文具店也兼营开锁业务,更多的是一些流动的开锁匠在小区附近做开锁生意,这些完全成了管理的盲点。当然,在采访中记者也遇到比较正规的开锁店,他们一般都要求出示证明或在小区保安陪同下才可以开锁,但这样的店实在不多。不少市民都反映,开锁带来方便的同时,也给市民带来了不少隐忧。暗访中,记者还发现,目前清远开锁的收费混乱,报价随心所欲,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,锁匠一般按照路程远近、锁头种类等自行报价,有不少存在漫天要价的现象。
开锁业应如何规范
据了解,我市公安部门对登记在册开锁师傅的工作规范不多,其中**重要的一条是,要求开锁的人必须出具证明,证实客户就是这家的人,事后还必须要详细的记录。但是,实际上,这个规范已经不那么起作用了。调查发现,越来越多的开锁师傅,只认钱不管其他。给了钱,开的是谁家的锁,一般很少问。登记在册都如此,那很多没登记在册的工商部门也只能对无照经营、或超出经营范围的进行查处,没有更多治理办法。
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,由于开锁行业成本低、利润高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,但却良莠不齐十分混乱,其中很多人为了做生意只管给别人开锁收钱,而不管开的到底是谁家的锁。这个特殊行业鱼龙混杂,随时有可能引发治安问题,对群众的居家安全构成威胁,不能靠行业的自律来解决问题,有关部门必须联合起来加强监管力度,这样不仅能保证市民居家安全,还能保障正规开锁店的利益。
有市民认为,开锁已经成了一门职业,就要对它进行规范管理,有关部门要对从业人员登记在册;进行职业道德培训;上门开锁流程要有完整记载,进行备案,有案可查;上门开锁时,发现苗头不对,要及时报警等,更重要的是依靠社区安全管理、邻里互助来消除这个不安全因素。